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,推动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精准对接,3月19日下午,会计学院大数据与会计教研室、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教研室、信用管理教研室分别召开了教学研讨会,各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。
一、大数据与会计教研室
大数据与会计教研室会议由专业副主任陈文菁主持,会议围绕专业与行业产业匹配度、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变革以及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入探讨。
会议分析了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的差距,提出优化课程体系、增加数据分析工具教学比重的建议;强调通过加强校企合作、建立实习基地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等方式,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;同时,结合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趋势,提出引入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课程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,推动专业向智能化、数字化方向发展。会议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,全体教师将围绕专业优化、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展开具体工作,为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。
二、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教研室
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教研室会议由专业主任张薇主持,会议围绕教学管理、人才培养、产教融合等核心工作展开总结与部署,旨在深化专业内涵建设,提升竞争力,并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。
在教学工作优化与标准化建设方面,会议提出以《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教学标准》为指引,对标人才培养目标,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;计划推进“理实一体”教学模式,强化实训与行业需求的衔接,并引入虚拟仿真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提升课堂互动性。
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创新方面,聚焦数字化转型与教育强国战略,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,探索“大数据+财务管理”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。具体举措包括落实“双导师”制度、对接企业实践资源,以及结合“1+X”证书优化课程内容,助力学生实现“课证融通”。此外,拟通过访企拓岗专项活动调研行业人才需求,搭建校企合作平台,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更多渠道。
在学生实习管理与就业支持方面,会议要求严格跟进毕业论文和岗位实习进度,确保质量与规范性。同时,计划开展实习专项检查,完善实习单位评价机制,并通过校友资源、企业宣讲会等方式拓展就业机会。
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教研室接下来将以“专业内涵建设”为核心,重点推进省级精品课程申报、高水平“双师型”教师团队培育,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。通过系统化访企行动,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,实现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同频共振。
三、信用管理教研室
信用管理教研室会议由专业主任张惠君主持,会议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路径展开深入研讨。
专业主任张惠君指出,信用管理专业必须主动对接'十五五'现代产业体系需求。要以“专业群-产业链”动态适配模型为指导,构建“需求牵引-能力支撑-价值创造”的产教融合生态闭环。她强调,需重点解决三个痛点: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趋势的滞后性问题;二是校企合作停留在表层资源置换层面;三是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能力画像的匹配度不足。
聚焦痛点突破,与会人员围绕"五个维度"展开深度研讨:动态调整机制:针对专业预警系统,提升专业建设成效;课程思政融合: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技术技能教学全过程;实训基地共建:建设"产学研用一体化"产业学院;技术创新协同:联合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;成果转化通道:搭建师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。
此次会议为会计学院各教研室的后续工作锚定了方向,全体教师将凝心聚力,以高标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,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保障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